【I886035】無動力式電力與淨水共生系統 NON-POWERED ELECTRICITY AND WATER PURIFICATION SYMBIOSIS SYSTEM
公告號 | I886035 |
公告日 | 2025/06/01 |
公報卷期 | 52-16 |
證書號 | I886035 |
申請號 | 113132676 E |
申請日 | 2024/08/29 |
公報IPC | F03D 9/00(2016.01); F03D 80/00(2016.01) |
當前IPC | F03D 9/00(2016.01); F03D 80/00(2016.01) |
申請人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高雄市燕巢區大學路1號 (中華民國);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1,DAXUE RD.,YANCHAO DIST.,KAOHSIUNG CITY 824 ,TAIWAN (R.O.C.) (TW) |
申請人 標準名稱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NATIONAL KAOHSIUNG UNIV OF SCIENCE AND TECH |
當前專利權人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專利權人 標準名稱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NATIONAL KAOHSIUNG UNIV OF SCIENCE AND TECH |
發明人 | 陳國樑 (中華民國); CHEN, KUO-LIANG (TW); 林彥宇 (中華民國); LIN, YEN-YU (TW) |
代理人 | 趙嘉文 |
當前代理人 | 趙嘉文 |
審查委員 | 周修平 |
摘要 | 一種無動力式電力與淨水共生系統,包括垂直軸風力發電機、立柱、弧形反光片、加熱元件、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及第三容器。立柱設置於垂直軸風力發電機頂部,立柱頂端具有可旋轉的凸透鏡,弧形反光片由立柱支撐,並具有通孔用於引導風力,加熱元件安裝於支撐柱頂部,加熱元件與上方的第一容器直接接觸進行熱傳遞,用以將第一容器的液體蒸發為淨水,同時將水蒸氣作為發電用途,第二容器通過驅動設備將液體輸送至第一容器,第三容器通過驅動設備將空氣引入,完成水蒸氣冷凝,實現電力與淨水的高效共生。 |
引用專利 | CN103663828A E; CN117387212A E; CN201648163U E; JP2013-242082A E; JP2016-995A E; TW201520424A; WO2019/142026A1 E |
專利範圍 | 1.一種無動力式電力與淨水共生系統,包含: 一垂直軸風力發電機; 一立柱,直立架設於該垂直軸風力發電機頂部,該立柱頂部具有可旋轉的一凸透鏡,該立柱側面朝向頂部延伸具有複數支撐柱,該複數支撐柱頂端係高於該凸透鏡的最高位置; 一弧形反光片,樞設於該立柱,且該弧形反光片位於該凸透鏡與該垂直軸風力發電機之間,該弧形反光片具有複數通孔; 一加熱元件,固設於該複數支撐柱的頂部; 一第一容器,固設於該加熱元件頂部,該第一容器與該加熱元件直接接觸以進行熱傳遞,該第一容器內部具有一液體儲存槽及一淨水儲存槽,該液體儲存槽上方開設一進氣口,該淨水儲存槽連接一淨水抽取管,該第一容器頂部側邊開設一水蒸氣通管; 一第二容器,其具有一第一驅動設備,該第一驅動設備電連接該垂直軸風力發電機,該第二容器通過一第一管體連通該液體儲存槽,並由該第一驅動設備抽取液體輸送至該液體儲存槽;及 一第三容器,其具有一第二驅動設備,該第二驅動設備電連接該垂直軸風力發電機,該第三容器通過一第二管體連通該進氣口,並由該第二驅動設備抽取空氣輸送至該第一容器。 2.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動力式電力與淨水共生系統,其中,該立柱與該垂直軸風力發電機之間設有一動能轉換裝置及一儲能裝置,該動能轉換裝置用以將該垂直軸風力發電機的多餘動能通過轉換儲存於該儲能裝置中。 3.如請求項2所述之無動力式電力與淨水共生系統,其中,該水蒸氣通管與該第一容器間的壁面具有一單向閥門,該單向閥門限制推力須超過一定數值才會朝向該水蒸氣通管的方向開啟。 4.如請求項3所述之無動力式電力與淨水共生系統,其中,該第一容器及該第二容器內部具有一耐腐蝕內襯。 5.如請求項4所述之無動力式電力與淨水共生系統,其中,該第二容器包括一液體過濾裝置,該液體過濾裝置電連接該垂直軸風力發電機。 6.如請求項5所述之無動力式電力與淨水共生系統,其中,該第三容器內部包括一空氣壓縮裝置,該空氣壓縮裝置電連接該垂直軸風力發電機。 7.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動力式電力與淨水共生系統,其中,該第一驅動設備或該第二驅動設備為電動泵。 |
瀏覽數:
分享